“給澳門的情書”文學分享會 吳志良勉本土作家深入基層
澳門文學節昨舉辦“寫給澳門的情書——澳門文學叢書”分享會,邀請該書作者與大眾交流,剖析書目的出版意義。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寄語澳門作家要深入基層、澳門文學要走向社會,藉此了解民意、挖掘題材、體驗生活,持續向社會不同階層人士推介本土文學,證明澳門文學的存在。也鼓勵寫作人繼續努力,推動澳門文學不斷走出去。
活動昨日下午五時半假舊法院大樓舉行,由吳志良、澳門文學叢書執行主編穆欣欣主持,作者湯梅笑、太皮、袁紹珊暢談寫作感悟。澳門文學節總監白嘉度、項目總監白艾德、副總監姚京明,澳門筆會會長李觀鼎、副會長楊秀玲、秘書長廖子馨等負責人出席,吸引不少居民到場參與。
讀後感徵文最成功
吳志良指澳門是小城,本土作家一直默默耕耘、不求回報。八十年代起經濟起飛,本土作家已開始推動文學創作,多個文學團體在其時誕生,透視了本土文學的關懷。至九十年代初,澳門基金會、澳門日報、澳門筆會合作,推出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澳門文學獎,是在澳門基金會工作近三十年來,最有成效的兩個項目。藉此培育不少作家的文學興趣,推動寫作人繼續創作。
過去曾與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文學叢書,提升大眾對澳門文學的關注。然十多年過去,該套叢書已不足以反映澳門文學的現況,便決定與中國作家出版社、中華文學基金會溝通,計劃再推出文學叢書。至一四年,澳門文學叢書在北京圖書博覽會首發。至於選擇在北京首發,一方面為擴大市場,另一方面因澳門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應回歸祖國,與主流讀者有更親切交流。同時通過與一流出版社合作,大大增加澳門作品的能見度及澳門作家的知名度。
文壇影響今非昔比
由首發至今,澳門文學叢書已出版三批共五十六冊,涵蓋五十二名作者,澳門文學的影響力今非昔比。該套叢書計劃出至一百本,正籌備出版第四套,將公開徵稿,以期為更多本土作家提供出版機會。此外,今年是澳門筆會成立三十周年,他亦希望本土作家深入基層了解社會,多辦講座和活動等,向不同人士傳達本土文學的吸引力。
其後,湯梅笑、太皮、袁紹珊先後分享創作心得,展示心中的澳門情懷,剖析本土作家的文學魅力。
資料來源:2017年3月13日《澳門日報》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