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西平、吳志良、彭仁賢主編的《架起東西方交流的橋梁——紀念馬禮遜來華2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經已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馬禮遜作為第一位來華的基督新教傳教士,他在澳門宣教期間,不僅在中國首設近代中英文報刊、中西結合的醫館,創立培養雙語人才的英華書院,且編撰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漢英雙語詞典、窮十多年精力完成《聖經》漢譯工作,打下基督教在華傳播的基礎。馬禮遜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開拓者以及“中學西傳”、“西學東漸”的推手之一,在中國基督教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所留下來的學術著作在中國近代學術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
2007年是基督新教傳教士入華200周年,澳門基金會、香港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聯合在澳門召開了“紀念馬禮遜來華2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就馬禮遜以及基督新教來華的歷史作全面的討論,其成果輯錄成《架起東西方交流的橋梁——紀念馬禮遜來華2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書共收錄文章26篇,內容涵蓋“馬禮遜字典研究”、“早期來華傳教士研究與中國歷史”、“馬禮遜時代及基督教史研究”等方面。論文集收集了中、港、澳、台、日等地的馬禮遜問題研究者的精闢見解,當中亦引述其他來華傳教士的資料,如沙勿略、衛三畏、米憐、湯若望等,均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近年國內外學界對中國基督新教史的研究取得長足的進步,但經整理出版的有關書籍及文獻仍見匱乏,故系統地收集整理、翻譯近四百年來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及出版傳教士來華史研究成果,成為中國學術發展的關鍵之一,相信該論文集的出版對綜合研究中國基督新教史有重大意義。
《架起東西方交流的橋梁——紀念馬禮遜來華2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定價澳門幣39元,現於本澳各大書店有售。